新建县佛禅寺
佛禅寺位于南昌市北郊,坐落于久负盛名的梅岭山脉、梅岭山脉内,市内有多条公交线可到寺内,交通便利。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和交通网络布局的发展,人们翘首盼望已久的地铁将建立在南昌到九江的城际铁路交汇处乐化,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将能乘坐地铁直接到达寺庙,方便快捷。 寺庙依山傍水,寺后两座山脉呈左青龙右白虎之兆,这里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红壤绿野,独特的宗教神韵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使佛禅寺成为修心养性的最佳寺院。
佛禅寺位于南昌市北郊,坐落于久负盛名的梅岭山脉、梅岭山脉内,市内有多条公交线可到寺内,交通便利。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和交通网络布局的发展,人们翘首盼望已久的地铁将建立在南昌到九江的城际铁路交汇处乐化,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将能乘坐地铁直接到达寺庙,方便快捷。 寺庙依山傍水,寺后两座山脉呈左青龙右白虎之兆,这里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红壤绿野,独特的宗教神韵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使佛禅寺成为修心养性的最佳寺院。
裘曰修 (图片:出自于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清代学者像传》)
裘曰修(1712年—1773年),字叔度,一字漫士,号诺皋,清代名臣、文学家、水利专家,江西省南昌府新建县人,清朝政治人物。
乾隆元年顺天乡试举人。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二甲第七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五迁至侍郎,历官兵、吏、户诸部。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因漏言胡中藻事,下部议夺职,左授右中允。十二月,擢吏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令在军机处行走。师讨准噶尔,命如巴里坤董军储。历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官至工部尚书。熟稔南北河渠水利,能治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闰三月充《四库全书》馆总裁,不久卒。谥文达。葬于梅岭景区皇姑墓。
政治
裘曰修在治水疏河方面功绩卓著,对当时的黄河、淮河等进行治理,领导治水二十八处、开河六十五条,完成堤防工程三千余里,裘曰修主要对黄河、大运河、淮河等进行疏浚和治理。在京城期间,他还参与规划修建现在北京的北海、中南海等引水工程建设。他立于水利工程的全局看问题,抓住洪水泛滥成灾的关键所在,探究洪水泛滥的源与流的辩证关系。他所著《治河论》上中下三篇,是我国治水理论中的宝贵财富。
文学
裘曰修文化底蕴深厚,博学多才,曾任《清会典》总裁、《四库全书》馆总裁。奉敕撰修《西清古鉴》、《钱录》、《秘殿珠林》、《石渠实笈》、《热河志》、《太学志》等文集和奏议十卷,诗集十二卷。裘曰修多次主持乡试会试,是纪昀的受业师。
军事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军占领伊犁,厄鲁特蒙古作乱,兆惠奉命平叛,清军每月激战数十次,仍摆脱不了叛军围攻,清军杀马充饥,无骑步战,且战且退。此时,裘曰修奉命办理巴里坤军务,赐御用红绒结顶冠、御衣一袭,以宠其行。裘曰修到达巴里坤后,立即调运西安大米到前线,又组织甘肃驼队运粮,既节省了运费,又保证了前线的急需,直至平叛取得胜利。
《裘文达公文集》、《治河论》、《上元节行次中山店作》》《诺亭诗钞》。
乾隆皇帝:“品学端醇,才献练达。”
《清史稿》:“修奉使治水,利泽施於生民。”
《太子少傅工部尚书裘文达公神道碑》:“公本以文学受知,始终与书局相终始。”
《中州治河碑》:“不惜工,不爱帑,不劳民,上源下流,以次就治。”
父亲:裘君弼,清康熙丁丑(1697年)进士,曾任浙江建德县知县,后调任吏部。
母亲:王氏,世居江宁秣陵关,识诗书、工刺绣,今故地尊为苏绣著名传人。
夫人:熊氏。
长子:裘麟,曾任翰林编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京城去世。
次子:裘行简,官至直隶总督,嘉庆十一年(1806年),卒于任上。
裘曰修及其夫人熊氏合葬墓,俗称皇姑墓。熊氏,南昌县人,传说举止仪态酷似乾隆皇帝死去的妹妹,被皇太后认作义女,因称皇姑。皇姑墓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迄今江西省罕见的大型地表墓葬。1986年被列为南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裘文达公为水神
在清代的各类笔记中,记录了很多清朝官员死后成为河神、水神、城隍神的故事。而这些官员生前有的为朝廷重臣,声名显赫,他们为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正直清廉。清代诗人、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裘文达公为水神”篇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裘日修(1712年—1773年),字叔度,一字漫士,江西南昌新建人。乾隆年间先后中举人、进士,裘日修从任编修起,多次在兵部、户部、吏部任职。是清代名臣、文学家、水利专家。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清军出征准噶尔之前,裘日修向乾隆帝面奏军务机宜,深得乾隆帝之心,即获赐御衣冠。随后,他前往北疆,传达圣意,占领伊犁,并最终消灭了准噶尔汗国。第二年,几个准噶尔部降将反叛,清军再度出征伊犁,并协同陕甘督抚满洲诸将军平叛。一介书生,冒着危险奔赴万里,“下协边情,上符睿算”,实是近代儒臣所未有也。
裘日修为人善应变,处世通达,偏于慈惠。他在做司寇时,上奏请求免除盗取人参者的死刑。每当诸大臣拿不定主意、想探究圣意但迟疑不前时,他则独自发声,宁可冒犯皇上也绝不有所隐瞒。乾隆帝念其忠心耿耿,虽然时有严训,但对他始终恩礼如初。
裘日修最为擅长治水,曾八次勘察水利,三次到河南,两次到江南,其它则是在直隶。他治水先确定造成水患的原因,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应对之法。他治理的黄河、淮河、淝水、济水、伊河、洛水、沁水、汜水等,共九十三河,俱有成效,并成为后世治水的参照之法。
六十二岁那年,裘日修因病去世。在他生病期间,皇帝亲自写诗问候,给他送去的医药不绝于道,还加封其为太子少傅。他去世那天,公卿士大夫素车塞路,外省守河堤的老兵、烟墩戍卒皆泣叹,还有失声痛哭者。死后,上赐谥“文达”,入贤良祠。
相传裘日修临终之际,对家里人说:“我前世原是南京燕子矾的水神,如今就要去归位了。我死后,你们送灵柩回江西,一定要经过燕子矶,那儿有座关帝庙,你们可以进庙里去求签。如果所求得的是上上第三签,我仍然是水神。如果不是的话,我也许已遭贬谪,不能复位了。”说完,他就去世了。
家里人听了这番话,都半信半疑。只有一位老仆人非常相信,他很肯定的说:“裘公是王太夫人所生。王太夫人是南京人,当年渡江时,曾在燕子矾水神庙求子。晚上梦见一位穿官服、持笏板的人来说:‘给你个儿子,而且给你个好儿子。’果然,一年后生了裘公。”这次,裘日修的妻子熊夫人,带着裘公的灵柩回乡,途经燕子矶,按照裘公临终遗言:到关帝庙去求签。果然,得了上上第三签,全家人受到感动,大哭起来,烧了大量纸钱,浮满了江上,又在庙里边立了裘公的神位,并树立了尹文端公为裘文达公撰写的诗碑。
那年,我(袁枚自称)到苏州去,船行在燕子矶,遇到顶头风,不能走。于是,我向裘日修的神位作揖,并在墙上题诗说:“燕子矶边泊,黄公垆下过。摩挲旧碑碣,惆怅此山阿。短鬓皤皤雪,长江渺渺波。江神如识我,应送好风多。”第二天,果然起了大顺风,使我所坐的船,得以顺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