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元婴 下的文章

滕王阁

概述

滕王阁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西北,赣江东岸,是中国江南三大楼之一(另外两座是岳阳楼黄鹤楼),享有西江第一楼之美誉。历史上滕王阁屡遭毁坏和重建,现在的建筑是1989年在原址重建的。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以梁思成的这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为根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重建的,于1989年10月8日建成,成为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

滕王阁共九层,主体建筑为宋代木结构,可见其宏伟。

滕王阁历史

滕王阁始建于公元 653 年,由唐太宗之弟、唐高宗之叔父李元婴所建。639 年,李元婴被封为滕王,早年居住在苏州。652 年,他被任命为南昌太守,滕王阁成为他的住所,故名滕王阁。

唐代滕王阁图

20多年后,当时的洪州都督阎公首次重修。竣工后,阎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记事,途经于此的王勃就是于此时写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阁序》。并由此令滕王阁名扬四海。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赞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清代诗人尚镕《忆滕王阁》诗云:“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

后来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唐代五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

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此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贞元六年(790年)和元和十五年(820年),御史中丞洪都观察使王仲舒两次重修,韩愈为之作《重修滕王阁记》。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夏,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观察使纥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宋朝大观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丞相范致虚为之作《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崇三十有八尺,广旧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为庑,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元代姚遂《新修滕王阁记》称宋阁“其基城为阁……大抵非唐屋矣”

宋代滕王阁图

元代滕王阁几经战乱而破败不堪,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第一次重修滕王阁,阁高五丈六尺。

元统二年(1334年),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塔夫帖木儿游登滕王阁,下令重修,第二年七月竣工。

元代滕王阁图

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胜利后,朱元璋在滕王阁举办庆功宴会,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朱元璋滕王阁庆功宴会图

正统初年,江西布政使吴润重建,改阁名“迎恩馆”。景泰三年(1452年),都御史韩雍巡抚江西,重建之,“堂高逾二十尺,而楼又逾其半,宏深富丽,……”;成化二年(1466年),布政使翁世资重建“西江第一楼”,同年十月落成,工部尚书谢一夔作《重修滕王阁记》。

正德十四年(1519年)滕王阁亦毁于宁王朱宸濠兵乱。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吏部尚书罗钦顺撰《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凡七间,高四十有二尺,视旧有加。”;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江西巡抚王佐重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一次毁于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晋、大中丞王佐发起募资重建,再由王在晋撰《重建滕王阁碑记》,捐款人“皆得列名于右”。崇祯六年(1633年)江西巡抚解石帆捐款重修滕王阁,由邹维琏撰《重造滕王阁记》。

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围攻南昌,滕王阁付之一炬。十一年(1654年),由巡抚蔡士英重建;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阁毁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阁又遭火焚,由中丞宋荦重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阁又大火,江西巡抚张志栋重建滕王阁,落成,立即飞奏朝廷。康熙大喜,亲书董其昌之《滕王阁序》以赠。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又被大火烧毁,惟“御碑亭”幸存,巡抚郎廷极随即重建。

雍正九年(1731年)阁毁于火。

乾隆元年(1736年),由江西总督赵宏恩、巡抚俞兆岳重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江西巡抚何裕成重建。

嘉庆年间,滕王阁年久失修,江西巡抚秦承恩、江西巡抚先福先后重修。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阁遭火毁,不久修复;道光二十八年,阁又遭火毁,江西巡抚傅绳勋重建。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赖汉英、胡以晃率军进攻南昌,围城三月,清军方面由安徽巡抚江忠源稳守南昌,把总李光宽被太平军乱枪轰毙,滕王阁烧成一片灰烬。

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西巡抚刘坤一主持集资重建。

光绪末年(1908年),阁又遭火焚,于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此时清廷内外交困,民穷财尽,修阁规模大不如前。

清代滕王阁照片

1926年滕王阁再度毁于军阀混战,赣军师长岳思寅下令火烧南昌城外,大火延烧三日,街巷尽成焦土。1927年纵火者张风歧、岳思寅等被处以死刑,此后50多年一直没有重修。

-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