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徐稚 下的文章

徐孺子

概述

徐孺子(97年—168年),即徐稺(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东湖一带)人。东汉时期高士贤人,郭泰称之为“南州高士”。

籍贯考证

根据明朝万历年间《南昌府志》、清朝乾隆年间《南昌府志》、清道光年间《南昌县志》、《名山胜概记》、《豫章续志》、《寰宇记》、宋代曾巩《重修后汉徐高士祠堂记》、《水经注》、康熙《四库全书》、光绪《江西通志》、民国《南昌县志》、《南昌城迁考》、中华境内所有徐孺子后裔家谱等书记载,徐孺子故里在东湖之南完全吻合。

据历代地方志和相关资料记载,赣水北经南昌县,西历白社,有孺子墓。又北历南塘其东有孺子宅,际湖南小洲上。

现结合所有历史文献,均确定徐孺子故里在南昌东湖一带,所有资料均证实孺子亭公园一带即孺子宅、孺子故里,南朝宋时期毁于战火。

徐孺子宅《水经注》称在南塘东,南唐徐廙续《豫章志》称在南塘东百步,则应在今孺子亭公园东百步范围之内。而此为陈蕃后迁之宅,最原始的孺子宅依南唐徐廙续《豫章志》及《洞仙传》则在洪州东北三里,梅福宅之东。

杨守敬考:《寰宇记》:“梅福宅在洪州东北三里,西接开元观东西池,书堂遗址犹存,在今南昌县东北”。此处宜为《水经注》中梅福故廨,《南昌古图经》中引杨杰诗:“故丰门近子真家”,则此梅福故廨当在唐洪州东北三里,宋故丰门附近,清南昌县东北,龙沙以内,孺子故居亦在此宅之东不远,则当在城北区域,而绝不及于北沥徐家,徐家坊悬榻里亦伪。

徐孺子磨镜图

生平

勤学苦读 满腹经纶
徐孺子出生在世代儒士家庭。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宁,徐家被迫多次迁徙,家境日益贫困,唯有力耕维生,这也培育出徐孺子不耕不食的良好品质。在家庭的熏陶下,徐孺子从小就对学习知识非常用功,加上天生聪慧、记忆过人,9岁时就能背诵《春秋经》《公羊义例》等一些著作,并展现出不同常人的辩证思维。《世说新语》记载: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和伙伴们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那岂不是会更加明亮呢?”徐孺子答:“不,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那一定看不清。”

十五岁时,徐孺子慕名前往槠山(今江西丰城)拜大学者唐檀为师求学。在唐檀的悉心教诲下,徐孺子开始系统学习《颜氏春秋》《京氏易》等著作,同时兼修风角、星宿、算历、河图、七纬、推步、变易等,这些都是当时汉朝最高学府太学的必修科目。徐孺子在槠山读书的地方,被后人称为徐孺子读书台。清朝的唐光游览读书台后写道:“远览近瞩,层峦环拱,匹练夹飞,幽花细草,娟娟宜人,实为佳境”。

经唐檀的推荐及层层选拔,徐孺子二十岁时来到洛阳入太学深造,成为了一名诸生。东汉时期太学的教师称博士,太学的学生称“诸生”或“太学生”。期间,徐孺子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学者与诸生,先后从师于樊英、黄琼等大儒,也与陈蕃、郭泰等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樊英是当时著名的易学家和术学家,黄琼为人正直、品行高尚,后历任司空、太仆、司徒、太尉等职。徐孺子入太学后,自身学问、德行有了显著提升,慢慢成长为一个饱学之士。不仅对儒家学说的经典之作烂熟于胸,融会贯通,而且对其他各学也驾轻就熟,通晓天文地理、星算河图,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等。

品行如玉 人杰地灵
徐孺子年轻时为诸生,学习不少经书,为人一贯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平日亲自耕种,“非自力而不食”,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被郭泰尊称为“南州高士”,成为千秋传颂的“人杰地灵之典范”。他曾被太尉黄琼所辟,但拒绝就任。黄琼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

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邀请他出任自己的功曹,并在接见他时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徐孺子勉强会见陈蕃但拒绝他的任命。后世王勃在他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传为佳话。需要强调的是,赞江西人杰地灵,仅举此一例。

徐孺下陈藩之榻

淡泊宁静 趋于至善
观徐孺子一生,他虽未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未留下一篇世代相传的宏文,所作所为显得那么平常,但他勤学苦读、完善自我、道德至上的精神是清雅高尚的,特别是在当时非仕即农的社会中,更是显得与众不同、鹤立鸡群。唐代诗人张九龄在任洪州刺史时,曾写下《后汉征君徐君碣铭》:“先生经修于世,纯俭以存戒,博爱以体仁,应物以会通,全己以归正,汉廷所以宗其德,天下所以服其行,岂与彼数子直逆庭而已哉?”北宋散文家曾巩在瞻仰徐孺子祠堂之后,不禁发出感慨:“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两人的字里行间,均对徐孺子充满了敬意与虔诚。

后世纪念

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徐孺子病故,享年72岁。为纪念和弘扬徐孺子,从三国、晋代开始,历代都对徐墓进行修缮维护,并建造亭台、祠堂等设施。张九龄、杜甫、曾巩、苏辙、黄庭坚、杨万里、朱熹、刘克庄、文天祥、赵孟頫、解缙、袁枚等文化名人,也先后慕名来南昌凭吊吟咏,并留下了许多感人诗句。

其中,朱熹写到:“孺子高风何处寻,东湖台观水云深。生刍一束人如玉,此日清凉万古心。”

明代万历年间,江西提学副使朱廷益模仿山东曲阜“祭孔”之例,在江西创立公祀徐孺子的“祭徐”制度,并一直延续到清初。当今,南昌市的孺子路、孺子亭公园、孺子亭、高(士)桥、孺子亭小学等均是以徐孺子命名的。其中,孺子亭位于南昌市西湖区的孺子亭公园,为重檐六角攒尖式,周边绿化景观布局富有文化底蕴,较好地再现了“豫章十景”中“徐亭柳烟”景观。

祠堂
后人为纪念这位东汉著名的高士,曾于南昌市内的青山湖畔建徐孺子祠堂,北宋诗人黄庭坚游学南昌期间拜谒徐祠后写道:“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曾巩亦曾以中牢礼祭祀徐稚。

墓址
徐孺子谢世后,葬于南昌市进贤门外东潭巷铁树坡旧城壕沟边,今绳金塔东南侧,东坛巷和十字街交界处。1957年,徐孺子墓被公布为全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夷为平地。但徐孺子墓的墓室并没有毁掉,墓地的两块石碑也保存完好。1996年,西湖区人民政府在孺子亭公园重建徐孺子之墓,原址的两块旧墓碑竖立于墓前。

墓后有石碑两方,书刻唐代张九龄《徐征君碣铭》,其文为:“先生天受元休,含道杰出,先知而上,贯之以一。体资清纯,动适玄妙。……贬绝存心而经修于世,纯俭以存而博爱体仁。应物以会通,全己以归,汉庭所以宗其德,天下所以服其行。”

”铭日:“灵芝无根,醴泉无源。角之杰出,先生斯存。英杰先生,德不可名。斯出无应,鸿飞人冥。道高事远,迹陈名劭。立石旧邦,以观其妙。

(唐)刘克庄

今晓安坟意,梅仙旧廨傍。
醢成龙不至,罗设凤高翔。
党锢人俱烬,先生骨尚香。
小诗拈未出,何以侑椒浆。

孺子亭
孺子亭始建于1979年,以沿湖耸立的孺子亭为主景围湖造园而成,1984年开放。园内已恢复修建孺子亭、孺子墓、碑廊等历史古迹。有素享盛名的“豫章十景”之一“徐亭烟柳”。